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式教育”课堂教学新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本学期以来,济渎路学校通过邀请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闫合作老师开设“闫合作中式教育实验班”、学习闫合作老师的《跟孔子学教学》中式教育规律理论、到沁园路小学学习“取经”、邀请沁园路学校老师到学校做公开课并由两个学校老师集体听课研讨、邀请省教科所研究员徐万山、闫合作老师到校为王兰芳、刘翠萍等老师现场听评课,根据老师的授课风格,着手量身打造“富于创造性的济渎新模式”的初步定模工作,全面开展“中式教育”。
孔子教学法是对“中式教育”教育教学规律的总结,它结合现代教育发展方向,为教师实践新课程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的方法。孔子教学法的课堂基本元素为“两道四法十六种”,“两道”就是“教之道”和“学之道”,学之道是学习,教之道是教育,四道就是学法、习法、教法、育法,学法的基本元素为见、闻、问、思,习法的基本元素为温故、讲说、回忆、应用,教法的基本元素为喻、诲、言、范,育法的基本元素为集体教学、个别教学、无为教学、随机教学。运用孔子的教学法,可以轻松完成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等不同教学模式的课。在孔子教学法的课堂上,知识是学生自己生成的,内容是学生课堂掌握的,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的速度和方式是学生自己的。
闫合作老师是济渎路学校发展顾问,在寒假为期五天的实验班中,不辞辛苦,不但引领老师们进行“中式教育”的中华经典理念培训,将传统的理念与济渎路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而且还跟班听年轻教师授课,做到每一节课交流研讨,“手把手”引领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五天的实验班,让年轻教师受益匪浅。
本学期开学初,济渎路学校推出了“跟孔子学教学”的“中式教育”探索新模式方案。首先,学校为每位老师下发了一本闫合作老师的《跟孔子学教学》的书籍,要求老师利用课余课外、节假日时间认真研读,圈点勾画,做好批注,写出心得体会,教研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半个月后,以闭卷考试的方式对老师所学理论的扎实程度进行检验,邀请闫合作老师等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对老师们的学习进行阅卷。学校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全面提高每一位老师的理论水平。
在老师们有了一定理论认知的基础上,济渎路学校小学部语文组分低、中、高年级三组,来到开展“中式教育”教学模式的沁园路小学,认真倾听学习沁园路学校教导处安排的以各年级教研组长为做课教师代表的语文公开课,同时,济渎路学校还邀请沁园路小学对“中式教育”在实践上有独到之处的老师,到济渎路学校的各个年级上公开课上,实地带领师生感受“中式教育”的课堂特点。
虽然大家学习的是同一种模式,但对教材的处理及老师的教学方式都各有千秋:例如,张艳霞、陈静等老师的课设计上新颖,鲜明,活泼,齐小菊、刘素文等老师的课沉稳,扎实,正统。这种新模式较以往的公开课相比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参加授课的老师精心的备课,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
接着,济渎路学校王兰芳、刘翠萍等老师为全校老师做公开课,徐万山、闫合作莅临现场进行听课指导。在评课中,两位专家首先肯定,两位老师的课体现了“中式教育”的特点,总体思路比较清晰,展现了课堂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两位老师遵循语文先“学”再“习”,数学先“习”再“学”的学科特点,从文本中找问题、解决问题,不脱离文本、不架空文本。既有预设又有生成,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大家在评课中认为王,王老师的课是大刀阔斧,有激情的、是多彩的。刘老师的课自然、沉稳、原生态,课堂教学任务明确,学生分析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语文味很强。如果能坚持下去,往深处挖掘,一定会开创独特的济渎教学新模式。
本次参与孔子教学法教学活动的老师,他们以实用的课堂设计、朴实生动的教学风格博得了同行老师的好评,学生们用自己的“听说读写”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演绎了教育的艺术。孔子教学法造就了百花齐放的课堂,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差异,学生的学力差异,也彰显了“中式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丰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