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 文章中心 >> 教师频道 >> 妙笔美文 >> 正文     十年树人,英才辈出。回望来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斗志昂扬。2023,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赢得桃李满天下,凯歌高奏创辉煌!        

     

最新图文

 
 
 

看见世界,也看见自己

 

作者:翟立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75    更新时间:2017/11/30 

——荐柴静《看见》

初中部教师 张亚琴

“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这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已故的陈虻主任说给柴静的话,但也说到我们所有人心里。本书中柴静的叙述没有故弄玄虚,没有华而不实,但这平实平淡的叙述中,却流淌着一种智慧,一种思考。它给予我们的启迪绝对超出你的期望。

看见世界

存在即合理,无论你信或不信,爱或不爱,世界就在那里,不增不减。这个世界大事频发小事不断,大到国计民生小到个人生命。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总要看见,但我们看见的是什么呢?看见的背后又是什么呢?非典背后又多少故事?连环服毒的孩子们心理有怎样隐秘的世界?山西环境污染我们付出怎样的代价要承受怎样的后果,虐猫女子有怎样的生活,华南虎照片是谁在炒作谁在获利?汶川地震后人们怎样生活,药家鑫杀人背后又有怎样的动机……

每个事件都曾在我们心里留下烙印,但这烙印又是不是唯一的客观的正确的理解?柴静的叙述绝对会给我们别样的事实真相,帮助我们认识这世界。十七章《无能的力量……》提到德国青年卢安克在广西南岭板烈小学做志愿者,他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不是为了改变孩子,而是理解孩子,陪伴孩子,“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期节目颠覆很多人的思想,诋毁者有之,赞誉者有之,而故事的最终是卢安克受生活所迫离开这个他融入生命的地方。对否错否?生活不是简单的黑白两色,世界还有更多的边缘地带边缘色彩需要我们认识。

这就是柴静的力量。生活中本就充满悖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柴静在故事中不断的追问,不断质疑,追问自己,也质疑事实。正如她在序言里表述的那样,“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看见自己

人之为人,在与自省。本书可以说是柴静的成长史,自省路。她“诚实的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在她的记录中,我们也看见自己,如她所说的“‘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被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

书中二十章每个故事都是柴静亲身经历,她的人生经历由青涩到成熟,思想也由简单到睿智。中间有两段她生活心理的挣扎:第一次是由湖南卫视到新闻“时空连线”时的失去自己,她那走出童话屋的失重感和无助感。于是她走出演播室,走到新闻发生的地方,走到了非典一线,真正也找到自己能做、应该做的事情。后来也就有了我们看到的无数精彩的新闻一线采访。第二次是在成名之后面对“柴静两会观察”,她没有沉浸在自己的名气大盛喜悦中,而是不断思考不断否定不断超越,最终做到节目不断创新,内容不断深化。

柴静说:“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所以,她看见了,看见了世界,也看见了自己。

读本书不是读故事,虽然这些故事也都很吸引人,这些故事曾影响我们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但如今它们在柴静的思考、追问、以及对那些没有答案的无奈现实的审视和构建下,会有一种更强大更震撼的力量。或许她会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在活得不接地气,活得没有自我,活得只剩下躯壳中寻找新生的力量。

纵观全书,侧重点还是在“人”,世界是由“人”组成,有了人才有家,有了人才有国,而心中有了“人”,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看见世界,看见自己。记者如此,教育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