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 文章中心 >> 教师频道 >> 专业成长 >> 正文     十年树人,英才辈出。回望来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斗志昂扬。2023,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赢得桃李满天下,凯歌高奏创辉煌!        

     

最新图文

 
 
 

课题,调好教学味道

 

作者:张小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06    更新时间:2015/10/25 

教学课题研究,在我心中曾经是“高大上”的事物。而现在,渐渐成为教学盛筵中画龙点睛的调味,调出一道道精美的课程营养餐,调出七彩的教育生活来。

阶段一:知问题,不知课题。

工作初期,看同事申报、研究课题,觉得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特别是省级课题更觉高不可攀。不过,我的教学生活中还是有“研究”的——

当时,我任教的农村小学某班级出现了学生语文素质普遍低下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才能改变呢?于是,我开始 “研究”这个问题,并尝试着通过“师生共读”的形式改善学生的阅读生活,提高阅读水平,收获家长的满意。

于是,我挑选了很多适合学生的读物,并最终确定将“哈利·波特”前四部作为持续的阅读内容,并定下了两年阅读规划:

阅读内容

阅读时段

阅读方式

阅读主题

具体时间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四年级上学期

“全扶”

同伴之爱

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

《哈利·波特与密室》

四年级下学期

“半扶”

把握自我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五年级上学期

“半放”

悲悯、信念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五年级下学期

“全放”

直面挑战

自主

就这样,我凭着一本书、一张嘴、一腔热情,和学生共读了两年。结果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相应地学习成绩也明显进步了。最主要的,学生更热爱我的课堂了。

我品尝到了“研究”的乐趣,也有同事建议我以“师生共读”为主题申报立项。我心中懵懵懂懂:自己的所谓“研究”能不能够上课题的“台面”呀?

阶段二:课题、教学两张皮。

从教几年后,我尝试着参与课题研究。选题时,总想着“怎样好结题”,似乎研究的结果就是为了那张证书。而申报的课题呢,往往是“有效教学”或者“学生自主”。

课题教研员曾毫不留情地指出我的失误:

其一,所申报课题大而空,容易泛泛而谈,对教学实践也没多大意义;

其二,申报课题没有结合自身研究优势,随大流;

其三,申报课题没有结合学校、区域特点,是无源之水。

阶段三:课题,调好教学味道。

在大家的指导下,我对课题的认识逐渐抛去了“神化”、“功利化”的认识。2013年,我结合自身教学优势,结合成长经验,参与了省级课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

这次,我扎扎实实地做了以下工作:

1.组建教师共读小组,为研究打下基础。

我在学校寻找了4个志同道合的老师,根据课题主题,组成了“蒲公英”教师成长小组,以“读《解读语文》,来解读语文”为主题进行共读。教师同读一书的初衷在于解决班级师生共读活动中“教师无力地跟在学生身后”的迷茫感。

只学不用,纸上谈兵。每个月小组都要举行一次交流活动,一次“共解课文”活动。特别是后者很有意思,我们选择一篇课文,用从书中学到的本领尝试文本解读,并根据自己的个性解读独立设计教案,再课堂实践、反思总结。

2.专业阅读,为研究助力。

在“读写结合”课题研究渐行渐远之时,我越来越感觉到专业知识的浅薄。于是,我阅读了《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第56号教室的奇迹》、“薛瑞萍系列”书籍、叶嘉莹、孙绍振等专家的著作。

这时候,我已经迷上了课题研究,对自己整日面对的儿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他们,我阅读了心理学和教育学著作,如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自卑与超越》,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系列,阿莫纳什维利系列,赞科夫系列,叶圣陶、夏丏尊、梁启超等大师的著作……

或许,我开始阅读的目的很狭隘且无意;但是在不经意间,就像水桶溅出的水灌溉了道路两旁的鲜花一样,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的成长已经悄悄地生根、发芽了。

3.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有了以上准备,我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训练要求,将“哈利·波特”中合适的段落与习作训练相结合,指导学生从书中汲取营养,再联系生活,写出优秀作文来。如:

1)创编故事,用细节写活人物。

“哈利·波特”的情节性较强,我在读到比较紧张或比较关键的段落时,会故意停下来,让学生都来预测可能的结果。如果时间充裕,我还会让他们续编下面的故事。

语文老师都知道,学生习作最难的是“写具体生动”,这是细节的功夫——学生恰恰缺少这样的功夫。要求学生创编故事,也是用另一种方式指引他们写好事情,写活人物。

2)模仿表达,变“读到”为“用到”。

“哈利·波特”的故事就是学生生活的倒影,其中有很多可用的习作素材,可借鉴的表达范本。

如六年级上学期,教材中有明确的“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要求。我就巧借“哈利·波特”中精彩的心理活动片段让学生阅读、揣摩写法。一方面,学生对“哈利·波特”温故知新,又燃起阅读的渴望;另一方面,作者精彩的描写比蹩脚的所谓“优秀作文”更能给学生启发。

3)质疑评论,变仰视为平视。

“陌生人在QQ上发来邀请信息,我该怎么办?”“我越长大,为什么越讨厌父母的指手画脚?”“好朋友在学习上超过了自己,心里有些酸酸的,我不该嫉妒他,我是坏孩子吗?”……

以上问题,在学生中间并不少见。我们回头再看“哈利·波特”,会发现这些问题书中也有涉及。于是,我精心选取片段,让学生联系生活讨论,再写一写感想。这样,就变原来的单纯阅读,为现在的平等对话了。

4.课题研究,成长你我。

“读写结合”课题研究至今,我发现在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性在悄悄地加强,也越来越感觉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和自觉。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地、较深入地阅读长篇优秀读物了。除了推荐书目之外,还有学生自主读了《三国演义》、《红岩》、《鲁迅小说集》、《俗世奇人》等。两年来,学生不断在报刊上发表了习作,炳楠一个人一年就发表了3篇作文,班里的一些同学甚至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中篇小说了。

研究,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接地气儿的课题研究。

张文质先生说:教师的专业成长真的是善莫大焉。

武凤霞老师说:专业发展是一种选择。

纪伯伦说:从工作里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

课题研究,就是让你爱上工作的并不秘密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