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 文章中心 >> 教育科研 >> 课题研究 >> 正文     十年树人,英才辈出。回望来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斗志昂扬。2023,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赢得桃李满天下,凯歌高奏创辉煌!        

     

最新图文

 
 
 

校园最美的风景是课堂

 

作者:潘文新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4111    更新时间:2013/1/31 

江苏省宝应中学  潘文新

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即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是什么?答案开放得可以让人们发挥无尽的想象。但我想它的核心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可绿色发展的,可和谐发展的,从又快又好,走向又好又快的。教育的“美丽”也应如此:打造美丽校园,办“美”的教育。

美的校园:从外在走向内隐

“美”首先是一种“外在”。校园的“美”,直入眼帘的首先就是它物化的环境。宝中校园占地近200亩,整体呈现“现代化、书院气、花园式”的特色,建筑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湖楼共影,别具情趣;桥梁道路,体现园林风光;圆雕小品,烘托艺术氛围;草地花坛,营造绿色课堂;铭牌橱窗,展现文化底蕴;广场水面,透出现代气息。这样优美的环境是全校师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保护、发展起来的,但也是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做,也能做到的。唯有这种外化的美能充分反映师生的精神状态,并积极影响师生的心境、情绪、精神、性格等,即走向内隐,才是真正的美,才是真实而独特的美。把文化灌注于“墙壁”,让“墙壁”说话,方能体现环境美的生命力,学校设立文化石、文化柱,以伟人周恩来的名言以及我们征集的立身为人的32字为主要内容,感染和引领学生。教学区每层楼都有名言名句墙牌,教室里成为班级文化创意大赛的平台,学生自主设计了独具特色的个性化布置,形成了立体多元的环境文化氛围,实现了动静结合,点面互补。使师生在“美”的环境中受濡染,更重要的是体现“来自生活的”、“师生自主的”、使得文化走向心灵,趋向求真、向善、爱美,行为折射传统美德、这样的美才是自然的,生态的,有内涵的,有深度的。

美的校园:从弥散走向聚焦

校园,再优美的外部环境,也不能让人流连忘返。校园,再别致的景点设计,也不会让人意犹未尽。校园的美不应仅仅到处“弥散”的,还应是聚焦一点的,这一点,应是充满着活力的,应是流淌着生命力的,应是凝聚着生长力的,我们明确提出校园最美的风景,应在课堂之内。让课堂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这样的风景才会让人驻足,让人品味,让人回首。

宝中的课堂,20091月,尝试“发力”,推进变革,哪怕是在离高考最近的高三也不例外,逐步形成了校本的“三段六环”特色,它立足于人,服务于人,围绕着人,充满着人文情怀,闪耀着智慧光芒,洋溢着成长气息,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切实提升了师生的素质,促进了质量的提高。

一、美的课堂的基础是质量

美的课堂的基础是质,全员质量,全面质量。宝中对质量的追求历经过三个阶段。追求量:让更多的孩子走进高校;追求质:让更多的孩子走进更好的学校;追求品质:让更多的孩子以更好的姿态走进更好的学校,并幸福度过走进一生!宝中的课堂,既对学生眼前负责,高考过关;又对学生终身负责,幸福一生。更对学生活在当下负责,注重生命质量。

二、美的课堂的过程是求真

美的课堂的过程是真:追求真,真追求。宝中把课堂结构模式定为“三段六环”,又称“理想课堂”。“三段”即课前预习、课中互学、课后迁移;“六环”即课堂上的目标解读,小组讨论,分组展示,互动质疑,达标测试,循环预习。“理想课堂”对传统课堂,有三个改造:器物层面的改造,流程方面的改造,文化方面的改造。我们坚信结构决定性质:宝中人认为课堂结构的改变,会转变学生的态度意愿,并通过学生态度意愿的转变而发生作用。理想课堂首先要“结构制胜”,充分利用好“结构”这个基本资源,站在“结构”的肩膀上再攀登。因为自学、合学、群学、预习、展示、反馈等课堂构架,更便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弥补教师、教学的不足。同时结构也能有效削弱与限制老师的“权力扩张”,恢复和放大学生的“学习自主”,确保质量达到一个相对高的“基准”,且质量的“间差”会得到有效控制。这样的课堂,学生解放了,自主了,也就有时间和空间在舞台上尽情表演,尽情的表达。这样的课堂是做传统课堂的减法,大道行简,返璞归真。即学生在课堂上1、学真的,不学假的;即学真的知识,这是名词性的,是要学生准确过滤对象,锚定目标。2、真地学,不假地学;即真地学知识,这是动词性的,是要学生捍卫自己学习过程,坚守自主学习立场。 3、学得真,不学得假。即学习的认真,不作秀,这是形容性的,是要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标杆,检验状态,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课堂的这三昧真火:去粗取精,去伪成真,点石成金。犹如王国维所谓治学三境界:追寻目标,执着过程,收获结果。

三、美的课堂的目标是向善

美的课堂的目标是向善,是为学生,为民族长远着想的。教育,是担负着无限责任的社会原点,任何社会问题的出现都可以追溯到教育,同时也都容易归咎于教育。课堂则是矛盾纠葛的教育节点,所有教育的问题都能够从课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必须经由课堂来解决。一个学校无论多伟大,如果缺少核心竞争力的课堂,仍然行走在教育之外。我们实践了5年的“理想课堂”,尽管我们知道这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但我们表达的是:它不仅高效,而且全面长远。因为我们在探寻一种课堂:能更为有效地应对高考,使学生眼前过关,跳过龙门,考上大学;同时能更有人性地享受过程,不至于使学生的今天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同时,今天的所有努力“功不唐捐”,与明天的发展无缝对接,奠定人生基础,铺就生命底色。因为我们在课堂中努力融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科学习与人生训练,眼前过关与终生发展,刻苦读书与幸福人生。因为我们在课堂中有力的培养:表达的能力、合作的精神、阳光的心态、积极的品质、自主的意识、终身学习的习惯,创新的思维等等。让师生在课堂中,刻苦而不痛苦,轻松而不放松,把素质教育落地生根。

美的校园:从叠加走向创造

美的校园就是能承继历史,融合现代的校园。宝中创办于1928年,其前身为清代画川书院和民国初年的安宜高等学堂。1980年列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7年秋撤消初中部。20013月转制民营,加盟民办翔宇教育集团,迁入地处宝应经济开发区的新校区。2006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20118月,转回公办。80多年来,宝中为国家培养出华东理工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宏等一批杰出的学子。校园虽沉浮沧桑,几经变迁,但其文化底蕴持续累积,其精神内涵不断丰富。2012年,宝应县委县政府投资兴建宝中新校园。这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美的校园。宝中校园的“二次兴建”应该站在三个基准上:一是提前对接省五星高中标准;二是必须在当下宝中校园的基础上有所越;三应该体现我们心目中理想学校的追求。宝中人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有四个字:新、大、美、精。新:从规划新、设计新、设施新、技术新走向创新、求新和日新,追求卓越、永不止步;求新、创新的同时,须警惕“折腾”之举。新,不尽然是“从无到有”,旧的要素的重新组合、现有资源的重新整合,亦为求新之道、创新之举。在求新、创新的道路上,不忘回归原点、回到常识。大:从面积大、手笔大、气魄大走向建筑有大气、教师成大师、学生有大志。美:从绿化美、外观美走向精神、气质、内涵、文化的美,最终定位于有最美的课堂。精:从精美、精致、精品,走向精益求精,更加精彩。

校园的美,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便会聚焦在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最美?生态健康的课堂最美。学生在课堂上对待学习“自主”,对待纪律“自律”,思考问题“自由”,精神状态“自立”。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由知识的容器变成了有自主人格的人,由对知识的接受变成了对知识的探究,由内向羞涩变成了大方勇敢,由自私自利变成了担当责任。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由“被动学”,变成了“主动学”;由“痛苦学”,变成了“快乐学”;由“孤独学”,变成了“合作学”;由“单一学”,变成了“全面学”。我们认为这就是美的生态。宝中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其实就是自己的“私事”。学习的主体永远是学生自己,学生永远是自己在学,他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必须经由自己才能完成,他才是学习的通道、途径、载体。自学是体验最深刻的学习方式,自主是态度最积极的学习状态,自选是策略最精准的学习选择,就是要把“你要听我讲” 变成了“我先听你说”;把“要我学、教我学” 变成了“我要学、我能学”;把“教室” 变成了“学室”、“讲堂” 变成了“学堂”。学生的学习态度由“供应式”向“超市式”转变;宝中课堂的内容实现了由“纯知识”向“能力、情感、价值观”的转变。把“相信学生、依赖学生、通过学生”当作宗旨。

让课堂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