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 文章中心 >> 德育之窗 >> 班级管理 >> 正文     十年树人,英才辈出。回望来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斗志昂扬。2023,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赢得桃李满天下,凯歌高奏创辉煌!        

     

最新图文

 
 
 

学生行为养成研究个案

 

作者:宋德磊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426    更新时间:2017/4/1 

学生行为养成研究个案(一)

研究人:宋德磊  研究对象:七年级学生   时间:20151021 资源类型:学校资源

个案案例及分析:

饭后在教室巡查,走进一个班级,看到几位同学围在一起,我悄声地走过去,想知道孩子们在玩什么。走到跟前,之间桌上铺着一张纸,上面画了许多格格,两个同学没人拿了一支笔,在上面画着自己的位置,原来是五子棋的样式。由此我想到了那天下午大课间,在升旗台附近的空地上,一群小女孩在跳皮筋,看着她们高兴地跳着、笑着,不由想起了我们上学时候的活动。

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感觉活动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上学的时候由于缺少器材,许多活动都是自己发明创造的,活动的道具和器材许多都是自制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活动组织的有声有色,不仅锻炼了身体,丰富了业余生活,而且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智力。慢慢地,合并学校开始了,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国家对教育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许多专业性器材开始逐渐走进校园,活动的设施开始逐渐增多。可是孩子们的活动却好像失去了原生态的样子,活动的组织好像都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渐渐在失去活动的应有意义,并且许多孩子在活动的时候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不能利用活动开发自己的潜力,让活动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帮手。

我们都称道:学生是主体,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要展现学生的风采。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是否真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呢?课堂的设计是教师人为设计的,有多少人考虑了学生的学情,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看看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坐姿端正了吗?认真进行主动学习或交流了吗?是不是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家庭环境的优越使得孩子的主动性越来越差,做事情需要家长帮忙或督促,甚至有的督促也不做,都要家长帮忙完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习惯。课堂上不再主动思考,等待着老师的答案,甚至有的连老师的答案都不想记。学习渐渐地成了负担,课堂渐渐地变成了听天书的场所。智力的开发从何开始,兴趣的培养从哪入手,一个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应运而生。

我们一直在倡导着学生自主管理,活动要学生自己组织,由此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能不能自主设置活动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活动,让他们自己组织,自己报名参加比赛,这样不就能体现真正的自主管理了吗?现在都在大力倡导少年宫活动,少年宫的本意是在拓展孩子们活动的空间和范围,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可是许多少年宫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设置的项目和学生不吻合,而有些学生喜欢的项目却找不到,整体上看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但这不是最优化的方式。学生自主管理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这需要教师的引领,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就如看到的学生自制的五子棋,这不就是学生能力的一种体现吗?实际上还有许多没有被我们发现的学生活动,只是学生害怕我们批评而没有公开进行而已。曾经在操场上转的时候发现为了一大圈学生,他们拿着许多小卡片在进行游戏,我想,只要不影响上课,课下玩些这些益智游戏最起码比没事干追打嬉闹或上网打网络游戏要好得多。

原生态就是接地气,接地气就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才是最具人气的,呼唤那些原生态接地气的活动多在学生中开展,呼唤真正的自主管理自主组织活动在学生中开花!

 

 

学生行为养成研究个案(二)

研究人:王建中  研究对象:家长   时间:20151115 资源类型:家长资源

个案案例及分析:

【案例】:

晚上放学,在校门口处理一起突发事件,忽见一女生(学生会副主席)又慢悠悠来到了学校,问其究竟才知道是和母亲发生了一点误会,母亲误以为女儿参与了一起事件,并追问考试情况(恰逢期中考试),女儿有点不耐烦,于是母亲便呵斥女儿:“你走,走吧!”因此女儿独自一人又来到了学校。和学生闲聊之际,学生又说到了自己的双休日,母亲怕自己成绩下滑,于是周六给孩子报了辅导班,周日看着孩子在家做题,于是女儿又有了不耐烦,为此事对母亲也是很大意见。我先是站在学校的角度让她思考母亲做法的目的,然后剖析了当前父母的思想。这是位很明事理的学生,她也知道母亲是为了自己好,但不能接受的是母亲的做法,只考虑自己的想法而没有考虑女儿的生活和娱乐。于是我拨通了她母亲的电话,本意是告诉她孩子在学校,不要慌张,并想让母亲来接孩子回去。谁知电话中却传出了这样的声音:“让她自己回来吧!”硬邦邦的话让我放下了电话。

【思悟】:

现在不少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考试的压力仍然压着所有的父母和孩子,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分数依然决定着孩子的前程和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父母仍然是眼盯着分数不放,死看着孩子不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缺乏和孩子善意的沟通,有的孩子逆来顺受,无声地接受着父母的安排,也有的孩子逐渐开始逆反,甚至有的公然和父母叫板,唱反调,使得许多父母都认为现在的孩子没法教了。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不是同一个年代的人思想是有隔阂的,这就需要沟通,并且是善意的沟通,而不是意志的强加。作为父母,和孩子的善意沟通是增进父母和孩子关系的重要途径。父母的思想如何才能让孩子接受,需要采取攻心术。

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以孩子的眼光和身份看待问题。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自己先怎么看,要想到如果我是孩子该怎么办?只有这样看待问题才能明白孩子的心理和想法,才能有的放矢解决孩子的思想问题。然后将孩子的想法和家长的想法进行“有效链接”,通过链接找到链接点,有针对性一语中的,这样孩子就能接受自己的思想了。再者,家长在日常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孩子意识,也就是家长也要学会当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信任家长,才能和家长经常交谈,才能不对家长心存芥蒂,两颗有年代隔阂的心灵才能走到一起。

为了孩子,家长应该降低身份,学会当孩子,学会善意沟通。

  

学生行为养成研究个案(三)

研究人:段立军  研究对象:家长   时间:20151217 资源类型:家长资源

个案案例及分析:

【案例】

这是对学生张某的一次家访。

走进院落,进入眼帘的是正在升起的房子,屋子布置的也算是干净简陋。我走进了孩子的卧室,床铺整理的也挺干净的,被子整齐地叠放在床头,衣服有序地挂在床头的衣服架子上,屋子挺宽敞的。

孩子的爸爸是一个老实人,在家是做建筑的,很少言语。孩子的妈妈可能身体不舒服,从走路和说话来看是耗了不小精力的。孩子的妈妈一听说老师家访,张口就问是不是孩子又犯了什么错误(因为前段孩子因为冲动而打架,发生了一些事故。),我们一再解释,不是的,孩子最近表现确实不错,我们主要是为了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共同促进孩子的幸福成长。

从妈妈的话语中,我们了解到,张某从小是一个非常听话懂事的孩子,家里的家务也非常勤劳地做,思想上也是很上进的,学习也很优秀。但最近几年却默默地变化了,父母也很茫然。从父母的谈话中我们已经认识到,由于父母长期务工,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缺乏正确的引导方式,关注孩子的成长欠缺了一些,使得孩子慢慢发生了改变,尤其是青春期时期。每次星期和孩子谈起就只会说“学习”,并且是反复唠叨,使得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孩子不但没有好好学习,反而厌烦了和父母在一起,经常外出和朋友一起玩耍,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分析】

孩子的教育究竟如何进行?尤其是青春期教育。家庭教育如何才能顺利推进以取得双赢的效果?

在农村,这一代孩子的父母许多都是初中毕业,当时正处于人口高峰期,虽然是初中毕业,但所学到的正确教育和学习的方法少之甚少,再加上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所迫使得父母不得不靠整日忙于务工来解决家庭生活必需,于是慢慢地就无暇于孩子的教育了。当孩子回到家中时,父母不能与孩子进行恰当的沟通,不能坚持听听孩子的心声,有的只是唠叨着“要好好学习”这些单调重复且让孩子反感的语句。而作为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艰辛,不能理解生活所需品的来之不易,缺乏对自己家庭情况的正确识别,只顾自己的高兴和痛快,缺少正确的思想引领,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思想差异凸显出来。我在班里曾经教育孩子们,回去要多体谅父母,多和父母沟通交流一番,而得到的回答却是:“他们太唠叨了,一沟通就是好好学习,根本沟通不来。”也许这就是代沟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父母转变观念,改变做法,改进方式,主动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缩小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还很单纯,却又不是一般的单纯,他们有了自己懵懂的想法,这时候更需要父母的体贴与关怀,更需要父母与之进行交流,听听他们的心声,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用身边具体的案例来和孩子进行共同分析,坚持下去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不少家长一听说家长学校培训就感到心烦,说“影响了自己挣钱”,“学习是孩子的事情,让我们学有什么用处?”等等,这些短浅的想法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会给孩子的思想上带来一种不正确的想法:家长对我的关注太少了,家长太不理解我们了。因此,家长学校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父母学习和教育的渠道,这里既有老师的引领,也有家长们在一起的交流和沟通,还有名家的方法指引,如果我们的家长真正明白了家长学校教育的目的,我想此时我们的孩子就真正会变成幸福的孩子!

沟通,需要家长的参与;沟通,需要家长的付出;沟通,需要学校和家长一起进行!沟通,是孩子未来幸福的源泉!

  

学生行为养成研究个案(四)

研究人:陈丽丽  研究对象:家长   时间:20160419 资源类型:家长资源

个案案例及分析:

【案例】

上课铃声响了,听到外面有学生在打电话的声音,并且声音不正常,一种职业的感觉让我意识到可能有事情要发生,于是走出办公室,循着声音走去。原来是一名学生在给他哥哥打电话,准备找人打架,班主任也在旁边暂时等待着。我走过去接过手机,和他哥哥对了几句话,然后带着这位学生到了我的办公室。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昨天下午放学路上,该生让前边一位同学让一下路,那位同学可能说了脏话,今天早上就有了下课时的打架,只是轻微地动了手,然后他害怕那位同学叫人,就提前给自己的哥哥打电话。看来如果不及时控制会有严重后果。

在我问及事情的缘由的过程中,该同学情绪非常激动,不时地大声说着对方的不是,甚至出现了和我大声吵嚷的现象,并且有时候还出口脏话,我意识到,这种情况下对他进行教育根本是不可能的现象,只能让他更加控制不住,还有可能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于是我让他电话通知家长来,我需要和家长沟通,然后让他自己冷静下来。这中间我不再理他,包括他说想上厕所,我只顾自己在整理着自己的物品,他站在墙边处,冷不丁说一句:你把我开除了吧,我不上了,我不是你的学生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我看他没有了刚才的过激情绪,于是开始和他谈话。我从事情起因说起,很小的一件事情,可以说不算事,到长大后的相处,又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去说,他开始点头,开始正面回答问题,也开始逐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哭着向我认错。一会,双方的家长都来了,我又了解了家长上周参加家长学校的情况(结果是均没来参加),了解了孩子回家和家长相处、沟通的情况和孩子犯错后家长的教育问题,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是要学会和孩子沟通,经常和孩子沟通;二是多了解孩子的爱好,通过了解进行教育;三是教育要冷静面对,不能在情绪激动时进行。

【家庭教育指南】当前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家长又忙于生计,因此不少家长将孩子寄宿在校或是托教在外,很少有孩子见面的时间和机会,有的孩子虽然走读,也是来去匆匆,经常和家长打不着照面,因此,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不少家长往往是一不做二不休,轻则批评一通,重则打孩子一顿,满以为事情得以解决,殊不知这在孩子心中渐渐就会埋下祸根,孩子会意识到犯了错误就会挨打,自己没有申辩的机会,家长没有倾听自己诉说的时间,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问题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我想,首先要从家长自身上进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孩子走向成人之路。

一是冷静面对。孩子犯了错误本身就害怕批评,当家长将孩子叫到跟前时自然会更加害怕,怕父母生气,怕父母担心,怕父母责骂自己。作为孩子而言,都是未成年人,我们不能拿自己的想法去衡量孩子,犯了错是很正常的事,关键是不能一错再错,不能在同一问题上一直犯错。教育是慢的艺术,当孩子犯错正处于情绪不稳定期时,作为家长刚应该冷静下来,把孩子的心也抚慰冷静下来,只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收到效果。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告诉我们,情绪激动时的教育等于零,他根本听不进你的教育,听不进劝导,因为他满脑子还是那些事情。还是那些“别人错误”的事,因此,作为教育者,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先冷静,自己冷静,更需要等待孩子冷静。

二是从换位思考的角度进行教育。孩子犯错误总有对象,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总是正确的,尤其是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当孩子冷静下来的时候要多教育孩子换位思考,在自己的心中,别人肯定是“错”的,因此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不需要再考虑对方,因为你无论再考虑对方也是错的。这时候需要考虑的是自己,自己在此次事件中哪些方面做对了,哪些方面做错了,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意识到事情该怎么做。

三是多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让孩子在事实面前认识自己的过错,改正自己的过错。总的来说,对这一时期的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原则上是少讲道理,多摆事实,并且还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要适度;必要时,给孩子一个面子,让他有一个台阶下,让其有反思的余地,实际上就是注重家庭教育的策略问题,要多引导孩子思考,少做无谓的训斥,这样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不然孩子学到的也是粗暴鲁莽的方式,学到的只是对事情的简单处理,而不能通过教育受到深层次的提高,不能净化孩子纯洁的心灵。

 

学生行为养成研究个案(五)

研究人:杨艳丽  研究对象:家长   时间:20160513 资源类型:家长资源

个案案例及分析:

【案例】

在上楼梯的时候,遇到了一对母子正在下楼。

“上下楼梯的时候要靠右行,不能在左边,避免造成危险。”妈妈边走边教育着孩子。

“为什么要靠右边走呢?妈妈,你现在怎么靠左边走呀?”小男孩疑惑地问道。

妈妈顿时无语了,停了一小会说道:“现在没人,左边还有栏杆,能扶着。”

小男孩不说话了,本来是走在右侧的,也跟着妈妈走到了左侧,扶着栏杆下楼了。

【反思】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身教和言传不一致的现象,还有不少家庭中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有的父亲在教育孩子不要吸烟的时候,总是自己叼着烟,边冒烟边教育孩子不要抽烟,又很大危害。试想,这样的教育有效果吗?更会适得其反吧。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很多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进行说教,你要怎么怎么做,不要怎么怎么做,而在实际的行动教育中却忽略了教育。我们都知道,孩子正处于模仿阶段,家长的一举一动无不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他们就会模仿家长的做法,并会将家长的做法深深地印在心里。我们都听说过一个反面的例子:一位家长在对待自己的父亲的时候没有做到孝敬父母,总是百般刁难,有一次用一个篮子将父亲拉到深山抛弃,在临返回时儿子将篮子拾回,他问儿子为什么还要拾回,儿子的回答是:到你老的时候还要用。这就是一个鲜明的身教胜于言传的例子,可见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身教的重要性。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位塾师,当时过着“半饥半寒,迁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对贫穷的乡亲和邻里,却能“视人之急犹已家,虽至贫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为屡空也”。少年时的林则徐就亲眼看见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点米,全都送给了贫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饥挨饿。父亲还事先嘱咐他说:“伯父来,不得说我们没米吃了。”林宾日“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有一次一个土豪想用金钱贿赂林宾日,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绝。还有一次一个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宾日去当家庭教师,林宾日一想到此人在乡里的劣迹,便一口回绝了。父亲的言行举止,给林则徐以深刻的影响。后来他在官场上注意了解民间疾苦,作风廉洁刚直,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学生行为养成研究个案(六)

研究人:杨利伟  研究对象:学生   时间:20160610 资源类型:学校资源

个案案例及分析:

【案例】:

一早,接到一份报告:昨天下午,九年级几位同学没有上课,私自跑到宿舍,将其中一个宿舍的被子放在地上,卫生纸烧了并堵在厕所。这几位同学还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一直在推卸责任。于是我接触了其中一位,也是一直犯错误的一位,不过最近改了许多。

由于我对这位同学比较知根知底,因此第一次和他了解情况时,我就以温和的态度和口吻和他进行交流,当其他老师问及他的问题时,他总想回避自己的责任,我只是反问了一句:“有那个必要吗?难道又忘了那句话了?”(我以前曾经给他说过两句话:一是:情绪激动时不做事,做事时不激动;二是:当自己做错了事情的时候不要推卸责任,要多想自己的错误,不要一直说别人的错误。)临近中午的时候,我听说对他的处理是:家长先来把领回去教育,以观后效。我马上和其他几位老师交流了意见,这位同学的家庭状况比较特殊,属于父母离异型,爸爸是后爸,母亲也非常关心他,但长期的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他没有自控力,总是一种破罐破摔的样子。尤其提及父母的时候,他情绪就会波动,说父母有他哥哥和姐姐就足够了,他是多余的。根据他的家庭状况,我采取了接纳的方式,不放弃不抛弃,继续留下来,多和老师交流思想,多体谅父母的艰辛,逐渐走近父母。

中午我把他约到三楼大厅处,阳光斜越过玻璃,挺暖和的。先是从小故事和我自己上学时的小事说起,使他摆脱了紧张的情绪,以一种轻松的心理和我沟通。他终于开始掏心窝说心里话:长期的教育使得自己对学习已经完全失去兴趣,看着书上的文字或字母等就一片空白,于是就靠着上课耍手机度过一节节课,可是手机被没收了,上课又开始枯燥。有的课上海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己写点知识,但有时候确实感觉很乏味,心里不免会产生烦躁。自从老师和实习老师反复谈话后,自己也想改进,但是太难了,难以坚持下去,因此就出现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局面。至于有些做法比如理发、宿舍的错误等那都是一时头热,想做些不同的事情。

【分析】:

从他的谈话中我发现,这样的学生才是意志最坚强的,他们上课听不懂还要坚持熬下去,这需要多么大的定力呀,因此有时候犯些错误就可以理解了。他们也有自己的创新想法,也知道一直那样做很枯燥,就想做些不同于以往的事,因此错误就更难避免了。于是我从做人谈起,谈到家庭情况,我让他记住:改变不了别人但要学会改变自己,这是适应社会的最基本做法。

人与人的交往都是如此,如果每个人都能想到交往的时候学会改变自己的话,实际上不就等于改变别人了吗?而改变的前提是需要有接纳、包容的思想,只有自己愿意包容别人的错误,才能去接纳他,这时候就是在用自己的真情感动着对方,对方总会悟出真理,从而去改变自己的。人与人的交往就好像嘴唇和舌头之间的交往,如果都硬往前冲的话,嘴唇和舌头就会两败俱伤,但如果都退一步的话,两者就会默契配合,完成任何合作。

对于家庭而言,更应该学会接纳孩子。孩子是自己的亲人,对孩子而言,父母是天,是一把下雨时能为自己遮风避雨的大伞,是一盏天黑时能为自己照亮道路的明灯,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作为父母切记不可将孩子推出,不可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三字经里提到:子不教,父之过。作为父母,要学会从小就接纳孩子的错误,和孩子一起承担错误的后果和责任,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错误的后果,才能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体谅父母,并逐渐学会做人。

对学校而言,也是如此。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犯了错误后要接纳学生,听学生辩解,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回避。现在的孩子之所以出现有了错不敢承认,而是一味地说别人的问题,就是由于长期没有被接纳而积淀了推卸责任的缘故。他们知道,只有多说别人的错误,自己才能少被责罚。如果我们一开始采取的接纳的方式,回避错误带来的不正确责备和批评,换而代之的是分析错误的利害,同时教育家长和他们一起承担错误的后果,而不是只对孩子进行责罚,他们就会意识到错误的严重后果,就会逐渐少犯错误,就不会出现不承担责任的现象。

家校有效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但接纳孩子的错误却离我们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家校共同改变思想,学会接纳,让孩子不至于在雷雨天找不到避雨的港湾,迷失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