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 文章中心 >> 家长学校 >> 家教论坛 >> 正文     十年树人,英才辈出。回望来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斗志昂扬。2023,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赢得桃李满天下,凯歌高奏创辉煌!        

     

最新图文

 
 
 

成就更多幸福的“爱弥儿”

 

作者:侯运如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10    更新时间:2016/2/24 

“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

------《爱弥儿》

《爱弥儿》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于1762年写的一部教育论著,也是一部哲理小说。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阐述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主张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主张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尽管有些观点比较片面,但细细品来,它会带给我们不小的教育启迪。

一、科学与分段是幸福的根基卢梭通过“爱弥儿”成长过程的描述,阐明了他对儿童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摒弃他思想片面性和局限性,我们会发现,《爱弥儿》不只是竭力揭穿旧教育的失败,而且积极地提出成套的而不是零星片断的建设新教育的方案。按照儿童年龄划分四个阶段,分五卷进行阐述: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第二卷,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第四卷,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第五卷,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他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自然与天性是幸福的源泉

我们可以看到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这种思想贯穿于整本《爱弥儿》中,例如第一卷开头他这样写道:“出自造物主手的东西,都是好多,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他所提出的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方法是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

“他所知道的一切,不是由于你的告知而是由于他的理解,不要教他科学知识,要让他自己发现。”“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本身。”这样的教育理念至今依然让我们受用匪浅。他的教育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的。人们在教育的过程中破坏自然之态,随意改变、扭曲天性,颠倒一切,但是,卢梭又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样的裁剪,人类的处境可能会更糟一些。”我们可以把他说的裁剪看作是教育,即使人生下来便是善的,但并不代表他天生就是一个有用的社会人,一个幸福的人。因此,教育是必要的,一直到现在,教育仍然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归于自然”和“发展天性”是贯穿全书的鲜明线索。

他这样主张教爱弥儿唱歌:“声音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牌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拟声音乐和舞台音乐是不适宜于在他那样的年纪时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词,如果他要唱的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词给他唱,而且歌词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样简单。”我个人极欣赏这段话,而想起自己曾在听一些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唱流行歌曲时的鼓掌,真是脸红啊!相信卢梭是不愿意听到那些含混其辞的天真童音的,这与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三、劳动与实践是幸福的保障

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不去过那种依高官厚禄的寄生生活,不受权贵的奴役,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卢梭认为,只有经过这些教育,才能使儿童的心灵免受宗教偏见的扼杀,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待他长到成年时,他就会善于选择一个良好的制度,在没有奴役的情况下,经营一小块土地或一个作坊,谋求自己的幸福。卢梭的这些教育思想,对于当时的封建专制教育和宗教教规无疑是有力的批判,对于启发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起来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具有相当大的鼓舞力量。

卢梭十分重视劳动教育,他把劳动教育视为培养能够运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去从事劳动、自食其力的自然人的重要手段。他认为,一个人、一个公民,如果不去劳动,同强盗没有什么分别。劳动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所有的谋生职业中农业是人类从事的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是最有益于人类的职业,也是最高尚的职业。因此,卢梭让爱弥儿从小就懂得干农活,让他学会使用各种农具。卢梭觉得“教育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有机地融合。”他把爱弥儿培养成既像农民那样劳动,又像哲学家那样思考。在劳动中成为一个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

美国哈佛大学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发现:适量劳动可使孩子快乐。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做过简单家务劳动的人,要比那些小时候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才干,而且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